楊  禹
  北京APEC圓滿落幕。不出意外的話,等25歲的APEC成長到接近四十不惑之際,還會再次來到中國。下次來中國時在哪兒開會?已辦過APEC的京滬兩地,都有梅開二度的可能。不過,第三種可能,讓人充滿遐想。
  APEC這種層級的會在哪兒開,第一位的判斷依據不是辦會的具體條件,而是會議地點所蘊含的政治表達。2001年上海APEC,恰逢世紀之交,中國站在入世的門檻上。那時選擇改革開放前沿之地上海,是為傳遞堅定推進改革開放之意。2014年北京APEC,中國已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,從規則的學習者變成規則的參與制定者。此際正需充分展現中國的政治影響力,首都北京,成為不二之選。
  政治選擇之後,才會考慮辦會條件。從北京APEC會議周可以看出兩點:其一,在21位經濟體領導人聚首之前,高官會、雙部長會、工商領導人峰會等系列會議,承辦量不小,參會人員大流量集中進出境,安保要求高,非國內一般中小城市可以輕鬆承載;其二,國內有條件把這活兒乾好的地方,除京滬之外,應還有廣州、成都、天津、武漢、西安等一線大城市,以及三亞這樣地方不太大、但辦會設施相對充裕的“‘大’外之選”。
  三亞曾在2011年承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。相鄰一小時車程的博鰲,靠一年一度的博鰲論壇積累資源及經驗,完全可與三亞統籌調度,一起承擔舉辦重大國際會議的壓力。“三亞+博鰲”還有一個獨特好處——“APEC藍”,真真兒的習以為常。
  可以肯定的是,13年後,類似三亞、博鰲這樣的選項,還可能再多一些。而舉全城市之力辦一次大型會議,過後讓會議設施閑置N多年的做法,實不可取。這就意味著再過十多年重回中國的APEC會議周,如果避開大都市之選,那就更可能由一處常年訪客不輟的國際型旅游城市來承辦。
  中國是禮儀之邦,又樂於向遠方來客展現自己的傳統文明和新鮮成長。所以把一個重要的國際會議順利妥當辦好,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活、社會生活的一件大事。未來的十幾年,應是中國繼續穩健發展並且更加註重國民生活福祉的一段時期。等APEC會議周再來中國時,我們的全面小康應已實現,正一步步篤定地沿著中國道路走向更高水平的現代化。
  到那時,辦會地點應不是為難之選,而是從容之選。那時的北京,或許也能把“APEC藍”變成常態了。那時的上海,應有更醇厚的國際大都市味道了。到那時,若選擇在三亞、博鰲,那裡的輕鬆氛圍,倒是與APEC領導人會議的“非正式”特征更加貼合。那時甚至不妨把領導人們請到成都去,看看中國西部腹地的百姓,那種悠哉悠哉的生活態度。也不妨讓他們到長三角去看看小橋流水,看看那裡已模糊了城鄉邊界的、一個現代化的鄉土中國。
  替十幾年後操心,是一件有點多餘、卻也有點意思的事。除了APEC這種級別的重大會議,更多的國際會議不妨先行先試,多到京滬之外的廣袤中國去走走,多到特大都市之外的“另一個味道的中國”里去瞅瞅。▲(作者是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員、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p15dpcpu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